专业设置

【中国妇女报】革命圣地延安巾帼志愿者情暖高原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0日 00:00 浏览:


中国妇女报 2015年7月13日 女界报道A2版
相关链接: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07/13/018384.html

 

革命圣地延安巾帼志愿者情暖高原
大爱,让藏区困境儿童心中飘起一面国旗

□ 本报记者 党柏峰 宋利彩

玉树曲麻莱县措池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这里的然仓寺有个“80后”活佛尕玛周扎,除正常的寺庙管理和宗教活动外,他竭尽所能收养了21名藏区困境儿童,利用村民遗弃屋舍办了一个小学堂,教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近日,延安市妇联和爱心企业家仙鹤岭公墓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媛媛等一行来到了海拔4300多米的措池村,来到21名孩子的身边。

21个孩子的学校梦

海拔4300多米,措池村人们依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011年,时年22岁的尕玛周扎来到了然仓寺。然而,他看到的却是,措池村学校的教育日渐滑坡,学校从最初的200多名学生,到当时的几十名,而且,教学水平几乎停滞在小学三年级。

“有的是孤儿,有的是父母离婚了,有的家庭条件虽然还行,但父母没有文化,对孩子的教育无能为力。”尕玛周扎说,“那个时候,我就想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学校。”

于是,从4年前开始,尕玛周扎开始在然仓寺收养周边的孤儿或者单亲、困难家庭的孩子,并从佛学院请来了自己的同学当老师,教授孩子们学习藏文等文化知识。

“我们的教育注重对孩子德行的教育,即慈悲心的培养,这样,他们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帮助的人。”尕玛周扎说,随着然仓寺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好,一些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了然仓寺,至今共有21名孩子在然仓寺学校学习。他们中,年纪最小的7岁,最大的15岁。

在这里,孩子们的吃、住全部由寺庙免费提供,而寺庙里所有的生活物资,都由遥远的格尔木运上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情景是,21个孩子挤在面积仅十几平方米的破旧低矮教室里学习藏文,宿舍也只是在地上铺了一层毡毯。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然仓寺的孩子们还定期到周边捡拾垃圾,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

“现在仍然有村民想把孩子送来这里学习,但我已经暂停了这项工作,因为孩子再多就真的没有地方住了。”尕玛周扎说,“建一所真正的学校,是这里所有孩子的梦想。”

“援之手学堂”圆梦高原

2014年10月,在千里之外,成媛媛通过志丹县保安中学美术老师、铅笔画家王芳芳的微信,了解到为了给孩子们一间像样的学堂,年轻的活佛四处活动、筹措资金,她决定利用自己的“援之手项目”,捐出20万元为这些藏族孩子建一所学校。

早在2005年,从事殡葬行业的成媛媛就发起成立了“援之手”爱心项目,以帮扶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贫困女大学生等弱势群体。十年来,她帮扶了很多贫困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帮助贫困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拿出钱盖一座学校很简单,但做公益,重要的是心的交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成媛媛放下了繁忙的工作、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和延安市妇联相关同志一行来看看这些孩子们。

除了建造“援之手学堂”所需要的资金,延安市妇联代表老区妇女姐妹还给孩子们带来御寒的棉帽、棉手套、袜子、防冻膏、巧克力糖果等礼物。

大部分孩子不会讲汉语,也听不懂汉语,但从彼此的眼睛和笑容里,大家都感受到了一份信任和爱意。

当听说孩子们不愿意离开然仓寺,是担心没有人保护长江源时,成媛媛动情地说:“孩子们这么小就知道感恩,让我们这些大人都感到惭愧。而这也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少的。”

“其实,我们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志愿支教为孩子们打开艺术殿堂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然仓寺狭小的教室里,传出了21名藏族孩子幸福的歌声和有节奏的打拍声。教孩子们唱《幸福拍手歌》的,正是成媛媛的女儿、西安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系大三学生彭尚。

而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来自延安市志丹县保安中学的美术老师王芳芳,和来自广州南华工商学院的教师冯圣媖两位志愿者,也将分别为孩子们教授美术课和汉语课。

其实,早在去年,王芳芳就在然仓寺的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支教。在一周的时间里,她从教孩子认识颜色开始,帮然仓寺的孩子们用画画表达内心的感情和对世界的认知。

“即使他们只能画一些单调的线条和形状,也是孩子们表达内心的途径,我也会热情的鼓励他们。从他们对我的依赖中知道,他们喜欢美术,需要美术。”王芳芳说,这也是她此次跟随成媛媛一行再赴然仓寺的原因。

“学习汉语能帮助孩子们克服和外界交流的障碍,而给孩子们上音乐和美术课,并不是要交给他们多少艺术技巧,而是教他们享受艺术和创造的过程,在他们的内心埋下艺术的种子,将来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王芳芳说。

“等我们的新学堂建好了,活佛说还会请老师教我们学汉语、英语和美术。我们希望学校能快点建好,这样老师们就不会走了。”14岁的才仁桑多是然仓寺里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他的眼神充满渴望。

在矮小的教室里,志愿者将一面鲜红的国旗铺展开来,孩子们依次用工整的藏文签下自己的名字。